佳能CANON EOS R100與EOS R50規格比一比【2台入門機APS-C比較表懶人包】
CANON EOS R100 是一台入門級 APS-C 相機,在行銷策略上有兩個重點:
第一個是接收原來的客層,也就是替代 EOS M 的位置。
第二個是擴展客源,吸引對智慧手機拍照不滿意的民眾。
EOS R100 的設定,是讓相機初學者也能輕鬆享受拍攝高品質照片和影片的樂趣。
EOS R100 與 EOS R50 十分相似,究竟存在哪些差異呢?
為方便各位讀者檢索閱讀,本文將分成多個部份說明 (現在支援文章內跳躍,請點擊目錄小標直接切換段落/Part):
[目錄,請點擊]
#1 影像感測器
在影像感測器,兩者極為相近,僅有很小的差別。
價錢方面,兩者差距大約 NT$5000 元上下。
影像感測器 |
|
|
|
EOS R100 |
EOS R50 |
|
未定,US$480 約NT$15000 |
機身NT$19900 |
感測器大小 |
APS-C |
APS-C |
感測器類型 |
DP CMOS |
DP CMOS |
有效像素數(百萬像素) |
2420萬像素 |
2420萬像素 |
最大記錄像素 |
6000×4000 |
6000×4000 |
長寬比 |
3:2 |
3:2 |
低通濾波器 |
X |
有 |
防抖補償(補償級數) |
X |
X |
光學IS連動(補償級數) |
X |
X |
除塵功能 |
X |
X |
#2 處理器
R100 改用 DIGIC 8,不支援 HEIF 10 bit。
處理器 |
|
|
|
EOS R100 |
EOS R50 |
影像處理引擎 |
DIGIC 8 |
DIGIC X |
RAW輸出格式 |
14位元 C-RAW |
14位元 C-RAW |
TIFF輸出 |
X |
HEIF 10位元 |
記錄媒體 |
SDXC UHS-I |
SDXC UHS-I |
媒體插槽 |
1 |
1 |
#3 曝光
R100 少掉一些曝光模式,其 ISO 範圍也比較窄。
曝光 |
|
|
|
EOS R100 |
EOS R50 |
測光方式 |
影像感測元件 |
影像感測元件 |
測光範圍 |
評價 |
評價 |
曝光模式 |
P/Av/Tv/M |
P/Av/Tv/M |
常用ISO感度 |
100-12800 |
100~32000 |
擴展ISO感度 |
25600 |
51200 |
曝光補償 |
±3 |
±3 |
抗閃爍 |
X |
支援 |
高頻抗閃爍 |
X |
X |
動態範圍補償 |
ALO |
ALO |
#4 自動對焦AF
這類別差異比較大,主要項目就是 Dual Pixel CMOS 比 Dual Pixel CMOS AF II。
這對自動對焦性能帶來直接影響,因為很多功能都是跟著 DP CMOS AF II。
自動對焦AF |
|
|
|
EOS R100 |
EOS R50 |
對焦方式 |
DP CMOS AF |
DP CMOS AF II |
測距點 |
143點 |
最大651區域 |
覆蓋範圍 |
垂直100%×水平88% |
100%×100% |
測距亮度範圍 |
EV-4.0~20 |
EV-4.0~20 |
對焦模式 |
單次對焦 |
單次對焦 |
測距區域模式 |
臉部+追蹤優先 |
重點自動對焦 |
人臉檢測 |
支援 |
支援 |
眼睛檢測 |
支援 |
支援 |
追蹤特性自定義 |
X |
被攝主體追蹤特性 |
主體檢測功能 |
X |
人物・動物・車輛 |
垂直/水平位置切換 |
X |
支援 |
手動對焦輔助 |
對焦峰值 |
對焦導引 |
即時取景放大 |
5倍/10倍 |
5倍/10倍 |
#5 驅動連拍
電子快門速度與連拍方面,在 EOS R100 上都被降級。
驅動連拍 |
|
|
|
EOS R100 |
EOS R50 |
機械快門速度 |
X |
X |
電子前簾快門 |
30-1/4000秒 |
30-1/4000秒 |
電子快門速度 |
限定靜音模式 |
30-1/8000秒 |
閃光燈同步 |
~1/250秒 |
~1/250秒 |
高速連拍 |
6.5張/秒 |
12張/秒 電子前簾 |
高速連拍 |
3.5張/秒 |
12張/秒 電子前簾 |
連拍張數 |
RAW 6張 |
RAW 7張 |
特殊連拍 |
X |
X |
低速界限設定 |
X |
支援 |
預拍攝功能 |
X |
X |
自拍定時器 |
2/10秒 |
2/10秒 |
#6 取景器/螢幕
螢幕主要差異,在於 R100 改用固定式不可旋轉,而且觸控功能被取消。
取景器/螢幕 |
|
|
|
EOS R100 |
EOS R50 |
取景器類型 |
0.39型OLED |
0.39型 OLED |
取景器解析度 |
236萬 |
236萬畫素 |
視野率 |
約100% |
約100% |
眼點(mm) |
22 |
22 |
最大取景器放大倍率 |
0.95倍 |
0.95倍 |
視力調整範圍 |
-3.0~+1.0m-1 |
-3.0~+1.0m-1 |
更新率 |
60 fps |
60/120 fps |
螢幕類型 |
TFT彩色 |
TFT彩色 |
螢幕解析度(點) |
104萬 |
160萬畫素 |
螢幕尺寸 |
寬3.0型 |
3.0型 (3:2) |
螢幕可動方式 |
固定式不可動 |
可變角度式 |
觸控螢幕 |
X |
支援 |
#7 影片
R100 在影片方面,被拿掉不少東西。
影片 |
|
|
|
EOS R100 |
EOS R50 |
影像記錄方式 |
MPEG-4 AVC/H.264 |
H.265(HDR PQ) |
音訊記錄方式 |
MPEG-4 AAC-LC |
AAC |
記錄格式 |
MP4 |
MP4 |
4K |
24p 120Mbps IPB |
~30p IPB |
Full HD |
60p 60Mbps IPB |
~120p |
高速拍攝 |
120fps |
120fps |
影片剪裁 |
4K |
4K 30p 全幅 |
連續攝影限制 |
30分 |
最大1小時 |
外部輸出 |
HDMI Type D |
4K 30p 4:2:2 10位元 |
縮時影片 |
支援 |
支援 |
影片拍攝功能 |
HDR影片 |
時間碼 |
影片設定檔 |
X |
HDR PQ |
數位影像穩定 |
支援 |
支援 |
#8 作畫機能/創作功能
這類別差異比較小。
作畫機能/創作功能 |
|
|
|
EOS R100 |
EOS R50 |
HDR拍攝 |
支援 |
支援 |
多重曝光 |
X |
X |
間隔計時器 |
X |
X |
高解析度拍攝 |
X |
X |
包圍曝光 |
AE/AB |
AE/AB |
其他特殊拍攝 |
X |
拍攝流動照片輔助 |
內部RAW顯影 |
X |
支援 |
鏡頭校正 |
周邊光量減低 |
周邊光量減低 |
風格設定/成品設定 |
8種 |
8種 |
配置調整功能 |
強度 |
強度 |
白平衡 |
自動(氛圍) |
自動(氛圍) |
數位濾鏡 |
10種 |
10種 |
#9 介面
介面最主要差異,在多功能熱靴。R100 搭配傳統的熱靴。
介面 |
|
|
|
EOS R100 |
EOS R50 |
數位端子 |
USB Type-C |
USB-C 3.2 Gen2 |
特殊端子 |
X |
多功能熱靴/M熱靴 |
同步端子 |
X |
X |
HDMI端子 |
D |
D |
外接麥克風端子 |
Φ3.5mm |
Φ3.5mm |
耳機端子 |
X |
X |
遙控端子 |
RA-E3 |
RA-E3 |
無線遙控 |
BR-E1 |
BR-E1 |
WiFi |
802.11b/g/n |
802.11b/g/n |
藍牙 |
Ver.4.2 LE |
Ver.4.2 LE |
NFC |
X |
X |
GPS |
X |
X |
環境感應器 |
X |
X |
數據拍攝 |
EOS Utility |
EOS Utility |
閃光燈 |
GN 6 |
GN 6 |
電子水平儀 |
2軸 |
2軸 |
#10 電源/機身
這類別主要差異在於 USB 充電與供電。
在 R100 上,它們都被取消。
電源/機身 |
|
|
|
EOS R100 |
EOS R50 |
電池 |
LP-E17 |
LP-E17 |
垂直位置握把 |
X |
X |
USB充電 |
X |
相容 USB-PD |
USB供電 |
X |
相容 USB-PD |
取景器可拍攝數量 |
約320張 |
約310張 |
機身材質 |
PC塑膠(外殼) |
PC塑膠(外殼) |
機身尺寸-寬度 |
116.3 |
116.3 |
機身尺寸-高度 |
85.5 |
85.5 |
機身尺寸-厚度 |
68.8 |
68.8 |
重量(含媒體和電池) |
約356g |
375g |
重量(僅機身) |
約309g |
328g |
防塵防滴 |
X |
X |
工作溫度 |
0℃~+40℃ |
0℃~+40℃ |
#11 尺寸與外觀
以下是尺寸與外觀的比較。
兩者尺寸基本上是一模一樣的。R100 的重量比較輕,因為一些東西已被取消。
#f 心得與感想
從各項比較,可以看出佳能在一些項目都做了刪減,這是為產品分級與降低成本。
EOS R100 是否太過低階不堪用? 其實不少民眾的相機都是性能過剩,多數功能根本用不到或不會用。若使用者非職業工作者,並無絕對必要購買進階機。
雖然 CANON EOS R100 被定位在入門中的入門,但它畢竟還是新一代的無反相機,在拍照與拍影片仍具備相當實力,足以勝任許多工作。
註:以上表格資訊已盡力校對,包括使用手冊之閱讀與確認。然而,有些訊息是在 DM 內而不是在規格表內,所以會有核對難度。萬一出現錯誤資訊,請以原廠公告資訊為準
(來源: Canon,CR Canon Rumors,TNC The New Camera,CW Canon Watch,Asobinet,Digital Camera World,Nokishita,Digicame-info,PetaPixel,Nikkei Asian,Photorumors,BCN,SankeiBiz........網路訊息)
(資料來源: The New Camera、dpr、SA - SONYaddict,SAR - SONYalpharumors,SR - SONY Rumors,YMCM Y.M.CINEMA MAGAZINE,とるなら~写真道楽道中記~)
重要訊息 原廠支援! 全國最低價!
Title:佳能CANON EOS R100與EOS R50規格比一比【2台入門機APS-C比較表懶人包】
pixnet-1384
pv 310 before #2 (2023/5/18)
pv 352 before #3 (2023/5/24)
pv 600 before #3 (202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