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net-0062-39  

侏羅紀世界統霸天下 Jurassic World: Dominion  再掀恐龍風潮  侏羅紀公園系列完結 恐龍的興與亡 

 

2022/6/16 補充

 

侏羅紀公園系列」包含侏羅紀公園 3 集 + 侏羅紀世界 3 集。

 

第六部作品 - 《侏羅紀世界:統霸天下》(Jurassic World: Dominion) 於 2022/6/8 在台北上映,再掀一波恐龍風潮!

 

侏羅紀公園首集的主要三位演員,山姆·尼爾、蘿拉·鄧恩、傑夫·高布倫都回歸了《侏羅紀世界:統霸天下》。

 

以下是 6 部侏羅紀片子的簡史:

 

(1)1993,《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主演: 山姆·尼爾、蘿拉·鄧恩、傑夫·高布倫、李察·艾登堡祿等人。

 

(2)1997,《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簡稱侏羅紀公園2。主演: 傑夫·高布倫、茱莉安·摩爾、文斯·范恩、彼得·普斯特、李威 亞歷斯·霍華、凡妮莎·李·查斯特等人。

 

(3)2001,《侏羅紀公園III》(Jurassic Park III),主演: 山姆·尼爾、威廉姆·H·梅西、蒂雅·李歐妮、亞歷桑德羅·尼沃拉、特拉沃·摩根等人。

(4)2015,《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主演: 克里斯·普瑞特、布萊絲·達拉斯·霍華、文森·唐諾佛利歐、尼克·羅賓森、泰·辛普金斯、歐馬·希、黃榮亮、伊凡·卡漢等人。

 

(5)2018,《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Jurassic World: Fallen Kingdom),主演: 克里斯·普瑞特、布萊絲·達拉斯·霍華、文森·唐諾佛利歐、尼克·羅賓森、泰·辛普金斯、歐馬·希、黃榮亮、伊凡·卡漢。主演: 克里斯·普瑞特、布萊絲·達拉斯·霍華、黃榮亮、傑夫·高布倫、陶比·瓊斯、瑞夫·史波、賈斯特·史密斯、丹妮雅·皮內達、泰德·拉文、潔洛汀·卓別林及詹姆士·克倫威爾等人。

 

(6)2022,侏羅紀世界:統霸天下,主演包括克里斯·普瑞特、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山姆·尼爾、蘿拉·鄧恩、傑夫·高布倫、黃榮亮、馬蒙杜·亞提和德汪達·懷斯等人。

 

 

2015/7/12 補充

中文地質年代名稱多數是源自舊時日本人使用日語之漢字音讀的音譯名,不是第一手翻譯,而是英翻日,日再翻成中。

 

例如,「寒武紀」是日語「カンブリア紀」,之漢字音讀的音譯名。「寒武紀」為距今約5億4千2百萬年前 — 4億8千8百萬年的地質時期,以發現地英國「威爾斯」的拉丁名稱而命名 (Cambrian Period)。知名的三葉蟲,奇蝦是此時期代表生物。

 

因為多部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的關係,侏羅紀 (Jurassic Period) 成為世人最知名的地質年代, 取自於德國、法國、瑞士邊界的侏羅山 (Jura Mountains),中文名稱是來自日語「ジュラ紀」。侏羅紀中晚期以後,恐龍成為地球上最繁榮昌盛的優勢物種,所以是恐龍的代表年代。

 

有趣的是,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中的恐龍或爬蟲類,只有腕龍 (Brachiosaurus) 與雙脊龍 (Dilophosaurus) 是正牌的侏羅紀恐龍,其他的都是生存於白堊紀。

 

 

文章開始

 

以下是多年前準備的一份簡報資料,用於學校課程的分組報告。當年花了不少時間精力編寫整理這份資料,裡面涵蓋很多有關恐龍的知識。

 

只收藏在自己的硬碟裡太可惜了,現在趁著這一波恐龍熱潮,把它分享出來。順便一提,MS PowerPoint 本身有支援 PPT 轉 JPG,直接可以轉檔。

 


恐龍的興與亡 index


恐龍的由來
恐龍的生存年代
恐龍的分類
恐龍的滅亡

 

pixnet-0062

 

恐龍的由來
 

恐龍(Dinosaur)一詞來自希臘語,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龍源自數十億年前生活在海洋裏的微生物。漸漸微生物演化成魚類。由於海洋裏的生物漸多,魚類又演化出在陸地上行走的兩生類,接著並演變出爬行類。其中一支爬行類便演化為主龍亞綱。

 

恐龍是從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末 (約 6500 萬年前)為止稱霸陸地達1億4千萬年之久的主龍亞綱 (Archosauria) 爬行動物。

 

恐龍跟其他爬行動物不同的是站立時附肢直立於體下,而不是向側伸展。

 

現有證據顯示恐龍可能是溫血的。而發現鴨嘴龍在巢旁築室,則證明恐龍可能有育幼行為。

 

目前己發現的恐龍有 800 多種,還在地底的種類可能更多。 

 

pixnet-0062-02

 

45億年的地球歷史與生物演化

 

pixnet-0062-03

 

地質年代表

始生代(太古代) 
原生代(前寒武紀)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古生代與中生代的生物


二疊紀 三葉蟲,古林鞭等無脊椎動物大量出現


寒武紀 有殼無脊椎動物(甲冑魚),珊瑚出現


奧陶紀 陸生植物出現


志留紀 兩棲類出現


泥盆紀 爬蟲類出現


石炭紀 在這二疊與三疊紀間三葉蟲等生物滅絕


三疊紀 恐龍及哺乳動物出現


侏羅紀 始祖鳥出現:


白堊紀 恐龍,菊石等生物在這紀末滅絕

 

pixnet-0062-04

 

恐龍的生存年代
 

三疊紀(約2億4千8百萬到2億8百萬年前)通常被稱為恐龍時代,是中生代的第一個期。當時所有的陸地形成了一個超級大陸,叫做盤古大陸 (Pangaea),北半部稱勞拉西亞古陸,南半部則是岡瓦納古陸。

 

當時各地的氣候都很暖和或者炎熱。極地沒有冰層覆蓋,沙漠在內陸地區擴展。顯花植物尚未演化出來;柞柏類物、棕狀的蘇鐵和蕨類植物生長在潮溼的區域。

 

能適應乾燥環境的史前爬行類在陸地上占盡優勢;爬行類也出現在天空與海洋之中。

 

恐龍就是三疊紀後期演化出來的。當時,恐龍的種類還是很少,三疊紀後期的恐龍有包斗龍、虛骨龍、畸齒龍、劍龍等等。
 

pixnet-0062-05

 

移動的古代大陸

 

pixnet-0062-06

 

三疊紀 (Triassic Period)

 

pixnet-0062-07

 

侏羅紀 (約2億1千萬 -1億4千萬年前)是中生代的第二個時期。在亞洲針葉樹和銀杏繁茂。盤古大陸繼續分離。

 

爬蟲類中的恐龍很繁盛,此時大型的恐龍和在空中飛行的翼龍出現了。最古老的鳥類─ 始祖鳥也出現了。西格龍、稜尺龍、禽龍、甲龍等也一一出現。

 

pixnet-0062-08

 

侏羅紀 (Jurassic Period)

 

pixnet-0062-09

 

白堊紀 (約1億4000萬─6500萬年前)是中生代的第三個時期。雖然恐龍不斷繁盛,但是在這個時代末期就都滅絕了。白堊紀時期的恐龍有似鳥龍、霸王龍、恐爪龍、鴨

嘴龍、原角龍、腫頭龍等等。

 

在三疊紀開始分裂的盤古大陸到了白堊紀即很快地形成了大西洋。從 6500 萬年前到現在為止。

 

新生代分為第三紀(6500 萬 ─ 200 萬年前)及第四紀(200 萬年前以後)。此時期的櫻、竹、椰子等被子植物分布,鳥類和哺乳類繁盛,不久人類也出現了。
      

pixnet-0062-10

 

白堊紀 (Cretaceous Period)

 

pixnet-0062-11

 

恐龍的分類
 
主龍亞綱(Archosauria)分為兩個目:「蜥臀目」和「鳥臀目」。


蜥臀目:
    蜥臀目具類似蜥蜴的三角狀腰帶,原始類型為後足行走,而進步代表又有四足行走者。根據「肢骨結構」,結合「生活方式」,蜥臀目又分為兩個亞目:獸腳亞目和蜥腳形亞目。

 

1.獸腳亞目:分為三個次目。

 

(1)虛骨龍次目:
具輕盈靈活的軀體,早期虛骨龍很可能是食肉類型,後期代表成雜食性,有的則是以蛋為   其主食(像無牙的似鳥龍)虛骨龍次目包括了三疊紀中晚期的「包斗龍」、侏羅紀的「西格龍」、晚三疊紀至白堊紀的「虛骨龍」和白堊紀的「似鳥龍」等科。


(2)肉食龍次目:
幾乎全是龐大的雙足行走食肉型的動物。頭骨高大而適應捕食,因多肌肉固著,固其表面   粗糙不平。肉食龍次目包含了「玻玻龍」、「巨齒龍」、「棘龍」和「霸王龍」等科。


(3)恐爪龍次目:
小到中等的獸腳類恐龍,頭部不大,牙齒強烈後彎,軀體結構輕巧。本次目僅一科:「馳   龍」科,生存時代是白堊紀。除亞洲外,北美也有發現。

 

pixnet-0062-12
 

pixnet-0062-13

 

蜥臀目 vs.鳥臀目 

 

pixnet-0062-14

 

臀骨構造的差異

 

pixnet-0062-15
 

2.蜥腳形亞目:
恐龍中最大、最長的類型全在此亞目中,四足行走和植物食性是本亞目屬種的特點,當然   較原始代表也有雙足行走和雜食性者。本亞目又分為兩個超科。

 

(1)古腳龍超科:
雙足行走,雜食性。該超科為演化不成功的一支恐龍,一直保存一些原始祖先類型特點,   故很快在早侏羅紀末就絕滅了。中國的『祿豐龍』就是本超科典型代表。共有兩科:「槽齒龍」科和「板龍」科。

 

(2)蜥腳龍超科:
龐大的四足行走的恐龍。頭極小,頸尾皆長,四肢粗壯。根據『牙齒構造』,分為兩個科   群:牙齒棒狀,前部尾椎為前凹形者稱「棒齒蜥龍科群」;牙齒勺狀,前部尾椎為雙平形者稱「勺狀蜥龍科群」。

 

pixnet-0062-16

 

大型獸腳類恐龍的肉食恐龍(前肢短小)

 

pixnet-0062-17

 

小型獸腳類恐龍的肉食恐龍 (Small Theropods)

 

pixnet-0062-18

 

蜥腳類恐龍 (Prosauropods & Sauropods)

 

Prosauropoda原蜥腳下目之學,或稱原蜥腳類,是群早期草食性恐龍

 

Sauropoda 是蜥腳下目之學名,又稱蜥腳亞目、龍腳下目、真蜥腳亞目,在希臘文裡意為「有蜥蜴般的腳」。

 

pixnet-0062-19

 

鳥臀目:
腰帶為四射型結構,與鳥類者相似。植物食性或少量雜食性,除鳥腳亞目外,其餘是四足行走動物。鳥臀目共有五個亞目:鳥腳亞目、劍龍亞目、甲龍亞目、角龍亞目和腫頭龍亞目。

 

(1)鳥腳亞目:
全是雙足行走的恐龍。鳥腳類從中三疊紀至晚白堊紀皆有代表屬種。最早的代表是中晚三疊紀的「畸齒龍」科,皮薩龍科的屬種。侏羅紀、白堊紀有「稜尺龍」科「禽龍」科和「鸚鵡嘴龍」科,最進步的為晚白堊紀的「鴨嘴龍」科。 


(2)劍龍亞目:
有各式甲板的恐龍,植物食性,前肢短於後肢的4足行走動物。劍龍類最早期屬種生存在晚三疊紀或早侏羅紀,至早白堊紀絕滅,其化石分布於亞洲、歐洲、北美及東非等地。該亞目共包含兩個科:「劍龍」科和「腿龍」科。


(3)甲龍亞目:
全是4足行走,植物食性恐龍,軀體扁平,幾乎全被骨甲所覆蓋。甲龍從中侏羅紀開始出現,白堊紀時大發展,特別在晚白堊紀時,甲龍類屬種幾乎遍布北美,歐亞等世界各地,甲龍亞目共有三科:「結節龍」科;「棘鎧龍」科;「塵龍」科。

        
(4)角龍亞目:
全是植物食性的四足行走的恐龍,其特點是頭上不同部位發育大小差異的角。角龍出現較晚,由鳥腳類演化而出,其原始類型為在亞洲發現的『原角龍』,進步屬種在北美發現最多,是晚白堊紀的標準化石。本亞目共有兩科:「原角龍」科、「角龍」科。


(5)腫頭龍亞目:
皆為植物食性、兩足行走的小型恐龍,形態特化,突出特徵是頭頂腫厚成盔狀。本亞目只含「腫頭龍」科一科,在亞洲發現最多,其生存時代為晚白堊紀。

 

pixnet-0062-20

 

角龍 (Ceratopsians)

 

pixnet-0062-21

 

甲龍 (Ankylosaurs)

 

   pixnet-0062-22

 

腫頭龍 (Pachycephalosaurs)

 

pixnet-0062-23

 

鳥腳龍 (Ornithopods)

 

鳥腳亞目(Ornithopoda)是鳥臀目恐龍的一個演化支,牠們起初是小型、二足、快速奔跑的植食性動物。後來種類與體型都逐漸變大、變多,直到牠們成為白堊紀時代裡最成功的植食性恐龍之一,並成為北美洲的優勢物種。

 

pixnet-0062-24

 

劍龍 (Stegosaurs)

 

pixnet-0062-25

 

空中的爬蟲類(不算是恐龍)

(Reptiles of the air)

 

pixnet-0062-26

 

海中的爬蟲類(也不算是恐龍)

(Reptiles of the sea)

 

pixnet-0062-27

 

恐龍的滅亡


恐龍是出現於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並繁榮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結束之中生代的爬蟲類。恐龍在晚白堊紀突然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
        
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
       

關於恐龍絕種的原因,自古以來即眾說紛云。讓我們來談談12種最為人所知的說法!

 

1. 隕石碰撞說:
距今六千五百萬年前,一顆巨大的隕石曾撞擊地球,使得君臨地球長達一億數千萬年的恐龍絕種。此理論是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路易.阿爾巴列斯博士等四位科學家所提出的。

 

這一顆巨大的隕石,直徑大約十公里。因撞擊而造成的火山口地形,直徑達兩百公里。因撞擊而產生的能量,若換算成黃色火藥,則相當於一百萬億噸(megaton)。粉塵經由大氣層擴散至成層圈。導致地球持續了數個月的黑暗狀態。

 

在這段期間中,以恐龍為首的許多生物都因之而絕種。


 
2. 彗星碰撞說:
『彗星碰撞說』是以古生物學者─大衛.勞普以及約翰.塞普柯斯基發表的「古生物的絕種是每兩千六百萬年發生一次」論點為開端而產生的。

 

路易.阿爾巴勒茲將這個論點及自己的理論送給天體物理學者─查理.謬拉,後來謬拉就認為是由於太陽的半星復仇女神星的引力,週期性地把彗星推向地球的緣故。
 

pixnet-0062-28

 

3. 造山運動說:   
在白堊紀末期發生的造山運動使得沼澤乾涸,許多以沼澤為家的恐龍就無法再生活下去。因為氣候變化,植物也改變了,食草性的恐龍不能適應新的食物,而相繼滅絕。

 

草食性恐龍滅絕,肉食性恐龍也失去了依持,結果也滅絕了。此一滅絕過程,持續了1,000─2,000萬年。到了白堊紀末期,終至在地球上絕跡。


 
4. 氣候變動說:
由於大陸移動的結果,海流產生改變,更引起氣候巨幅的改變。嚴寒的氣候使植物死亡,食物缺乏而導致了恐龍的滅亡。


 
5. 火山噴火說:
因為火山的爆發,二氧化碳大量噴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溫室效應,使得食物死亡。

 

而且,火山噴火使得鹽素大量釋出,臭氧層破裂,有害的紫外線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滅亡。但這只是地區性的問題,不能完全。


 
6. 海洋潮退說:
根據巴克的說法,海洋潮退,陸地接壤時,生物彼此相接觸,因而造成某種類的生物絕種。

 

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歐洲這種島嶼大陸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陸上遇見別種動物就宣告滅亡。除了這種吃與被吃的關係以外,還有疾病與寄生蟲等的傳染問題。但這也只是地區性的問題,不能完全。
 

 

pixnet-0062-29

 

7. 溫血動物說:
有些人認為恐龍是溫血性動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堊紀晚期的寒冷天候而導致無法存活。因為即使恐龍是溫血性,體溫仍然不高,可能和現生樹獺的體溫差不多,而要維持這樣的體溫,也只能生存在熱帶氣候區。

 

同時恐龍的呼吸器官並不完善,不能充分補給氧,而牠們又沒有厚毛避免體溫喪失,卻容易從其長尾和長腳上喪失大量熱量。

 

溫血動物和冷血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如果體溫降到一定的範圍之下,就要消耗體能以提高體溫,身體也就很快地變得虛弱。牠們過於龐大的體驅,不能進入洞中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續幾天,可能就會因為耗盡體力而遭到凍死的命運。


 
8. 自相殘殺說:
有人認為造成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自相殘殺的結果─肉食性恐龍以草食恐龍為食,肉食恐龍增加,草食恐龍自然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消失。

 

肉食恐龍因無肉可食,就自相殘殺,最後終於同歸於盡。


 
9. 壓迫學說:
恐龍的數目急增,在植物有限的情況下,造成了草食性恐龍的滅絕,接著靠食用草食性恐龍為生的肉食性恐龍也因為食物的不足而跟著死亡

 

何以恐龍會在歷經了長達約兩億年的生態平衡之後突然增加,為此學說成立的重要關鍵,也直接地造成了許多學者對恐龍異常增產的原因檢討。

 

pixnet-0062-30

10.哺乳類犯人說:


在中生代後半,已有哺乳類的祖先生存。根據化石的記錄,當時的哺乳類體型甚小,數量也十分有限,直到白堊紀的後期,數量才開始急速增加。推測牠們屬於以昆蟲等為主食的雜食性,這些小型哺乳類發現恐龍的卵之後,即不斷取而食之。


真的是如此嗎?如果哺乳類戰勝了恐龍,那麼隨著哺乳類化石的增加,恐龍的化石應逐漸減少才對,但事實上並沒有出現這種化石交替的現象。


哺乳類化石真正的增加,是在恐龍的時代終了之後。而且,恐龍的化石是在突然之間消失。因此,恐龍被哺乳類消滅之說是不能成立的。
 
11.種的老化說:


認為恐龍由於繁榮期間長達一億數千萬年,使得肉體過於巨體化。而且,角和其他骨骼也出現異常發達的現象,因此在生活上產生極大的不便,終於導致絕種。


恐龍中最具代表性的雷龍,體長二十五公尺,體重達三十噸,由於體型過於龐大,使動作遲鈍而喪失了生活能力。另外,三角龍等則因不斷巨大化的三隻角以及保護頭部的骨骼等部位異常發達,反而走向自滅之途。


不過,並非所有的恐龍體型都如此龐大,也有體長僅一公尺左右的小恐龍。另外,也有骨骼像鹿一般,能夠輕快奔跑的恐龍。但為什麼這種恐龍也同時絕種了呢?而且,異常發達的骨骼等部位,在冷血動物體內,推測能夠吸收外界的溫度,也能放出體內的熱,以調節身體的溫度,具有非常有利的功能。


由此可知,恐龍曾生存於很長的期間內,因此從很久以前開始,就有不少人對於恐龍因種的老化而絕種的說法表示懷疑。
 

pixnet-0062-31

 

12.生物鹼學說:
這種學說認為恐龍所生存的最後時期─亦即白堊紀,開始出現顯花植物,其中某些種類含有有毒的生物鹼,恐龍因大量攝食,引起中毒而死亡。因為,哺乳類能夠藉味覺和嗅覺來分辨有毒的植物,但是恐龍卻沒有這種能力。


不過,含有生物鹼的植物並非突然出現於白堊紀後期,在恐龍絕種的五百萬年前已經可以見到。此學說未說明何以恐龍在這段期間內仍能生存。
 

pixnet-0062-32

 

滅絕 (Extinction)

 

pixnet-0062-33

 

DEATH FROM THE SKY?

災難從天而降?

 

pixnet-0062-34

 

A CHANGE IN THE WEATHER?

天氣的變化?
 

pixnet-0062-35

 

POISONED BY PLANTS?

被植物毒害?

 

pixnet-0062-36

 

MASS EXTINCTION

大規模滅絕

 

pixnet-0062-37  

 

至於那一個才是最好的說法,全憑各人的想法,並沒有一定的對與錯,畢竟恐龍滅亡之謎還沒有真正解開呀!

 

但現在最多人認同的說法是隕石碰撞說和彗星碰撞說。在1991年發現了一個隕石坑,相信可能是6500萬年前的那一個,可是它的直徑是180~300km間,相差太大了。

 

也許將來恐龍滅亡之謎會被你解開!!!

 

pixnet-0062-38

 

2022/6/16 pv = 270 

arrow
arrow

    鑫部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